影评∥《雷霆特工队》:复联余晖下的残次品,比美队4强,但也仅限如此
当《复联4》的史诗终章落幕五年后,漫威终于在《雷霆特工队》里交出了一份「半成品」答卷。这部被捧为「复联4后最佳」的电影,本质上不过是《美队4》的升级版——它的确在角色塑造和文戏深度上有所突破,但骨子里仍是漫威工业化流水线的残次品。那些吹捧它的人,或许只是太久没吃到像样的「漫威快餐」,以至于把汉堡里的生菜叶当成了山珍海味。
一、被高估的「反英雄」实验
影片试图打造一支「失败者联盟」,让叶莲娜、巴基、美国密探、红色守卫等边缘角色扛起拯救世界的大旗。这种设定本应是漫威突破套路的契机,但实际呈现却陷入了「既要又要」的尴尬:一方面想模仿《X特遣队》的暗黑成人向风格,另一方面又不敢彻底抛弃合家欢标签。结果就是,角色们在「自嘲幽默」与「悲情救赎」之间反复横跳,像极了穿着西装跳霹雳舞的小丑。
以叶莲娜为例,这个角色的核心矛盾被简化为「姐姐阴影下的自我认同」。她的成长线本可以通过更细腻的心理刻画来深化,比如在苏联训练营的回忆闪回中穿插她与娜塔莎的互动细节,或是用道具(如红房训练手册)作为情感载体。但电影却选择了最偷懒的处理方式:让她对着镜子大喊「我不是娜塔莎」,然后突然觉醒超能力——这种初中生作文式的表达,很难让人共情。
更讽刺的是,电影对「体制工具人」的批判也停留在表面。瓦伦蒂娜组建雷霆特工队的动机被轻描淡写地带过,政府操控的阴谋论沦为推动剧情的工具。当团队最终默许成为政府的「脏活执行者」时,所谓的「反抗精神」瞬间崩塌,只剩下空洞的口号。这种叙事上的分裂,暴露了漫威在主题表达上的怯懦。
二、比《美队4》强,但强得有限
相较于《美队4》的全面崩盘,《雷霆特工队》确实在三个方面有所进步:
1. 角色塑造的差异化
巴基终于摆脱了「美队挂件」的定位,他在团队中的领导困境(从被质疑到赢得信任)展现出复杂的人性挣扎。当他对叶莲娜说出「我们都是被时代抛弃的人」时,这个角色的厚重感瞬间超越了《猎鹰与冬兵》中的工具人形象。美国密探沃克的「扭曲正义」也被赋予了更多层次,他对盾牌的执念不再是简单的权力欲望,而是对自我价值的病态追求。
2. 文戏的突破性尝试
电影用大量篇幅刻画角色的心理创伤,尤其是叶莲娜与哨兵的精神对峙戏。当叶莲娜在黑暗中直面童年的恐惧时,镜头语言(如倾斜构图、冷色调灯光)营造出强烈的压迫感,这种文艺片式的表达在漫威电影中实属罕见。此外,团队成员间的对话不再是生硬的插科打诨,而是充满黑色幽默的「地狱笑话」,比如模仿大师吐槽「我的超能力就是复制别人的失败」。
3. 视觉风格的暗黑化
影片的色调和配乐明显偏向冷峻,纽约大战的场景不再是色彩鲜艳的特效堆砌,而是被阴影笼罩的废墟。哨兵的「虚无形态」设计堪称惊艳,黑色流体与红色瞳孔的组合,既保留了漫画中的恐怖感,又带有克苏鲁元素的异化美学。
然而,这些优点仍不足以掩盖电影的致命缺陷:
- 剧情逻辑漏洞百出:哨兵的黑化动机薄弱,从「政府实验体」到「灭世狂魔」的转变缺乏合理铺垫;幽灵的量子相位能力在关键时刻突然失效,强行制造冲突;叶莲娜的超能力觉醒完全依赖「主角光环」,没有任何伏笔。
- 节奏严重失衡:前半段用40分钟铺垫角色背景,导致中段叙事拖沓;后半段突然加速,从团队解散到重新集结仅用了15分钟,情感转折生硬。
- 特效敷衍:除了哨兵的战斗场面,其他动作戏的绿幕感严重,尤其是红色守卫的「人肉坦克」设定,打斗场面像极了低成本美剧。
三、口碑两极分化的真相
这部电影的评价之所以呈现「粉丝吹上天,路人骂成狗」的分裂局面,本质上是漫威粉丝的「斯德哥尔摩综合征」在作祟:
1. 角色情怀的滤镜效应
对于从《美队2》开始追更的老粉来说,巴基的每一次出场都是情怀暴击。当他骑着摩托亮相时,影院里响起的欢呼声足以证明这个角色的号召力。同样,叶莲娜作为黑寡妇的继承人,承载了粉丝对娜塔莎的怀念,这种情感投射让他们对角色的缺陷视而不见。
2. 漫威低谷期的对比效应
在经历了《美队4》的灾难级表现后,《雷霆特工队》的「合格线」表现反而显得亮眼。这种「矬子里拔将军」的心态,让粉丝们不自觉地放大电影的优点。正如一位豆瓣网友所说:「在吃了五年糠咽菜后,突然给你一碗白米饭,你当然觉得香。」
3. 伪深度的自我感动
电影对「创伤」「救赎」等主题的蜻蜓点水式探讨,恰好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情绪痛点。观众们在叶莲娜的自我挣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在团队的和解中找到了情感共鸣,这种「代入式感动」让他们忽略了叙事的单薄。
四、漫威的困局:创新与安全的两难
《雷霆特工队》的争议,折射出漫威当下的创作困境:
- 角色传承的断裂:钢铁侠、美队等初代英雄退场后,新生代角色难以扛起票房大旗。叶莲娜和巴基虽然人气不低,但缺乏像钢铁侠那样的「国民级」影响力。
- 公式化的路径依赖:尽管电影试图打破套路,但「组队-冲突-团结-胜利」的叙事模板依然存在。这种安全牌策略虽然能保证基本盘,但也让作品失去了新鲜感。
- 粉丝与路人的割裂:漫威宇宙的复杂性导致新观众门槛极高,而老粉又对角色有强烈的情感投射。这种矛盾让漫威陷入「讨好粉丝得罪路人,讨好路人得罪粉丝」的恶性循环。
结语:它不是复联4的接班人,而是漫威的「续命针」
如果你是漫威的忠实粉丝,《雷霆特工队》或许能满足你对角色的情感需求;但如果你是普通观众,这部电影不过是一部平庸的超英片。它没有资格被称为「复联4后最佳」,但也不至于像《美队4》那样一无是处。它更像是漫威在创作瓶颈期的一次试探——用边缘角色和暗黑风格来刺激市场,同时又不敢彻底颠覆既有模式。这种「半推半就」的姿态,恰恰暴露了漫威的底气不足。
当片尾彩蛋中神奇四侠的飞船出现时,我突然意识到:漫威的未来或许不在雷霆特工队,而在那个被遗忘的「4」字标志上。毕竟,只有真正的创新,才能让这个宇宙重获生机。
本文作者:Cyril2007
本文链接:http://120.24.178.77/archives/2025/05/03/Thunderbolt/25/
版权声明:转载时须注明出处及本声明